撰文:资深幼儿教育顾问莫莱茵小姐
父母必须努力从孩子小时候便累积亲密感,以下的妈妈能把握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,示范了建立亲密感和同理心的重点:
一天, 2 岁的宝宝突然举起双手,脚指跷起,似乎非常渴望有成人的爱护。我们一般说这行为是“撒娇”,可是爸爸说:“抱BB啊,好吧,先站好比爸爸看。”此刻,宝宝转向妈妈身旁,再次举起双手,脚指跷起,露出非常渴望呵护的神情,妈妈便立即把宝宝抱入怀,并说出感人和无私的说话让爸爸知道:“啊,爸爸妈妈的爱是不需要小宝宝乞求的、爱是任何时候都有的,而且我们没有太多日子能够如此亲密,就让小宝宝感受我们的爱吧。”以上的故事让大家细味为人父母之价值、角色和回应吧!
另外,笔者有数个促进亲子关系和故事教育的小贴士跟大家分享:
- 让孩子从你的行为中了解你对事情的价值观、观点和回应方法
- 不要让孩子害怕你叫他,或使他感到烦扰,包括每次只有考验或完成你指派的任务
- 家长式训示方法只适用于危及健康或生命的情况,否则只需要提出预告后果,让孩子碰钉后,以平常反应回应孩子的愤怒和痛楚
- 当孩子主动告诉事情时,要多引发他说出观点,提出假设代入另一个角色,分析情感和想法,以增加同理心
- 多制造共同学习机会和话题,让你与孩子有相同感受及经验
- 如孩子投入在故事中的回答有价值观的偏差,如暴力、复仇等倾向,需要表明爸妈为此而感到伤心,然后要引导孩子想出合情理的解决方法或放下事情的好处
总结而言,每人都有感情和心理满足的需要,要让孩子从感情与认知中平衡成长,父母必须修身方能齐家,父母本身要有判辨的能力,并懂得孩子整个人生的价值:是福乐与贡献,孩子才能在你的身教和言教下,承传及散播爱的使命。